本省溫泉依溫度之高低不同可分為三類:

高於75℃者為高溫溫泉,介於40℃至75℃者為中溫溫泉(台灣溫泉大多屬此類),低於40℃者為低溫溫泉。而按熱水的酸鹼性不同還可分為三類,酸鹼值低於6者為酸性溫泉,例如大屯火山群及龜山島所分佈的溫泉;氫離子濃度大於8者為鹼性溫泉;酸鹼值在6與8之間者為中性溫泉,本省溫泉極大多數即屬中性溫泉。這數種分類法都只是概括性地分別台灣溫泉的種類,以下我們就從三方面來談台灣溫泉的種類。


依化學成分分類
溫泉水中常見的陰離子為氯離子、碳酸氫離子及硫酸根離子,根據其相對含量可將台灣溫泉分為三類,即以氯離子為主的氯化物泉〈水質滑膩,可洗可喝。關仔嶺的溫泉即屬此類〉,以碳酸根離子為主的碳酸氫鹽泉〈在台灣就屬這類溫泉最為普遍了。從北部的烏來、清泉、谷關、東埔、廬山、寶來、四重溪到東部的知本、紅葉及礁溪均屬此類溫泉〉,以及以硫酸根離子為主的硫酸鹽泉〈典型火山地熱的產物,所以硫磺味很重,聞過的人印象應該都很深刻。大家最熟悉的北投、還有陽明山等隸屬大屯火山區的溫泉,正是這類溫泉的代表〉。事實上,溫泉水中所含陰離子常不止一種,假如有二種主要陰離子等量存在,則成合型溫泉,如硫酸鹽氯化物泉與氯化物碳酸鹽泉等皆是。
大屯火山群溫泉依其化學成份可分為三種,第一種為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泉,是由地底深部酸性硫酸鹽氯化物熱水參雜少量地表水而成,當熱水接近地表時,水中部分硫化氫氧化成硫酸,提高了熱水中硫酸根離子及氯離子的比率。第二種為低濃度酸性硫酸鹽泉,主要由蒸汽冷凝而成,因蒸汽中所含氯離子很少。第三種為低溫低濃度中性碳酸氫鈣泉,可能為地下水間接加熱而成,較為少見。變質岩區溫泉以碳酸氫鈉泉為主,酸鹼值在6與10之間,所含氯離子很少,與火山區及沉積岩區溫泉之氯離子含量差別很大,主要是因為變質岩區較火山區和沉積岩區缺乏氯化物來源的供應。沉積岩區溫泉計有氯化物碳酸氫鹽泉、碳酸氫鈉泉與氯化鈉泉三種。前二種所佔比例較大,可能是因為地底深處變質岩內熱水上升,進入沉積岩層與氯化物水混合而成,礁溪及員山溫泉即屬此例。

依地質分類
變質岩區為構成台灣島弧之核心部分,位於第三紀造山運動與火山地震帶上,岩石比較破碎,地質構造也較複雜,但卻是提供地下深水循環之有利條件。同時因位於火山地震帶,火山活動及侵入岩體可能是形成溫泉之主要熱源之一。台灣溫泉大多分佈在此岩區內,計有六十六處溫泉,約占全省溫泉的四分之三。變質岩區溫泉主要為中性至弱鹼性,無腐蝕性,較適合開發利用。
新第三紀沉積岩層溫泉的分佈較為零星,總共有十二處,大多位在主要構造線附近,其中並有一處較重要的溫泉群集在觸口斷層附近,包括中崙、關子嶺及六重溪等溫泉。此岩區溫泉亦呈中性至弱鹼性,無腐蝕性,適合開發利用。 火成岩區共有六處溫泉,包括大屯火山群六處、龜山島及綠島等兩處。大屯火山群及龜山島的溫泉則代表島弧岩漿活動之現象。

依熱源分類
台灣溫泉成因按其熱源種類,可分成火山性熱源溫泉與非火山性熱源溫泉兩大類,火山性熱源溫泉尚可分為因侵入岩漿活動經岩層的熱傳導為熱源者,與岩漿活動殘留熱液為熱源者兩種。非火山性熱源溫泉則可分為四種,第一種為以地殼正常地溫梯度之增高率為熱源的溫泉,第二種為以地殼運動所產生之摩擦熱為熱源的溫泉,第三種為以增層中化學成分相互作用所反應熱為熱源的溫泉,第四種為以放射性物質之放射熱為熱源的溫泉。
參考資料
【節錄自台灣溫泉探勘服務網 http://www.twem.idv.tw/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ho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